您的位置:首页 > 天气生活

金缕玉衣是怎么制作的 陶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字

更新时间: 2024-05-23 11:50:42

导读:说起古墓中的文物,就不得不说到金缕玉衣了,这是贵族和尊贵人物才配有的陪葬品,而且这个衣服的制作也是特别,还可以让死去的人不会腐坏。那么,金缕玉衣是怎么制作的呢?陶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字呢?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金缕玉衣是怎么制作的

金缕玉衣始于西汉时期(公元前206年~公元220年),是当时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,多为皇帝和朝廷重臣死后入殓所穿。玉衣是一种封建等级的象征,据史料记载,汉代皇帝死后身穿金缕玉衣,其他皇室贵族依地位高低分别身穿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。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当时帝王下葬都用“珠襦玉匣”,此匣的外观有如铠甲,用金丝相连。这里说的玉匣就是人们常说的金缕玉衣。古代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腐,更把玉作为一种贵重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。

时至今日,我国考古工作者共发现9件金缕玉衣,其中以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最具代表性。全衣由1000多克连缀的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构成,上百个工匠耗时两年多才完成,精巧的设计、精细的做工,使其成为难得的旷世之宝。

金缕玉衣的工艺要求十分严格,汉朝的帝王们还为此专门设立了玉衣制作的“东园”。工匠先将大量的玉片进行筛选、钻孔、打磨等十几道工序的准备工作,才能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相关形状和大小,再将其用金线相连制成成衣。后来,由于金缕玉衣的制作成本巨大,而且众多帝王陵墓遭到了盗墓毁尸的厄运,三国时期的魏文帝命令禁止使用玉衣,玉衣从此在王室中消失,淡出历史舞台。

“陶文”是一种怎样的文字

陶文是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字符。有两种形式:一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,其记载的主要内容有人名、官名、地名、祝福语、年月日等;另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古文符号。

在现在出土的众多陶文中,半坡陶文的历史最为悠久,约存在于距今约6800年前。除此之外,大汶口文化、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也有陶文的存在,陶文多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,少部分刻在陶钵底部和陶盆外壁。有关这些陶文的性质,各界有着诸多说法。郭沫若认为是“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”,古文字学家裘锡圭认为是记号,同为古文字学家的于省吾则认为是一种文字。著名学者唐立庵在谈到大汶口文化的陶文时说,这“是现行文字的远祖,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”。时至今日,陶文破解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,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们相当于后代的某字,但可以肯定的是,陶文与汉字之间存在着渊源的关系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金缕玉衣是怎么制作的,陶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字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金缕玉衣是怎么制作的 陶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字 相关文章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:

电话:
邮箱:

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!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09-2020 15tqz.com

滇ICP备2022007697号-122